630萬的總量讓大學生在嚴峻的就業市場前樂不起來——
大學生就業怎成“老大難”
今年更比去年難
630萬高校畢業生總量創新高🧖🏿♂️,還有去年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近90萬人🌽👦🏿,而市場需求沒有大的變化
3月13日,武佳佳揣著30份簡歷,趕早晨7點多的火車從天津來到北京,參加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高校畢業生招聘會📨🛌🏽。
“簡歷都投出去了👨🏽✈️🤵🏿♀️,不過🛃,估計還是石沉大海。”從去年10月起,武佳佳就開始到處參加招聘會,並動員全家四處托關系聯系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收獲↩️。“我不是名校畢業生,學的不是熱門專業,又是女生,想在北京、天津這些地方找到一份工作,肯定不容易🧥🧑🍳。”她上一屆的師兄師姐們,不少人也還在找工作。“早就聽說大學生就業難🐈⬛🫅🏿,現在算是體會到了,而且似乎越來越難了🚵🏼♀️。”
形勢的確不樂觀→。今年高校畢業生總數超過去年,達到630萬人左右🕛,為歷年來最高💪🏿。去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87%,其中包括一定比例的靈活就業大學生,這意味著還會有近90萬往屆畢業生加入到求職大軍中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201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目標是,力爭使其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70%左右👩🏽🍳,到年底總體就業率達到80%以上。這樣一個相對保守的目標,也從側面說明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難度👋🏽。
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國家繼續推行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崗位拓展計劃、創業引領計劃、就業服務與援助計劃等等🐶。對這些扶持措施,武佳佳卻只是搖搖頭。“都聽說過,可能對別人會有用吧,反正離我似乎挺遠的。”
她舉例👐🏼👨:“比如創業🚶🏻,我要是有那麽大能量,就不會來招聘會了。還有當村官,我倒是願意,可是也沒那麽容易當。”
事實也是如此。扶持政策往往是在推行之初最有效,到今年,政策的拉動作用已逐漸弱化。據了解,目前北京郊區各行政村的“大學生村官”基本達到每村兩名,今年的名額估計會減少,而且村民已經在抱怨😋:“難不成‘村官’都派大學生來當🧖🏽♂️?”
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坦言: “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更大🏊🏼♀️,而就業市場的需求結構不會有明顯改變🟡,這意味著找份合適的工作並不容易🦔。高校畢業生就業仍是難中之難🦸♂️🫅🏿。”
就業難還是擇業難
產業結構不合理,就業意願和崗位不匹配🏋🏻♀️,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春節後🤾🏽,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相繼出現“用工荒”。有人認為🍰,崗位還是有的,大學生就業難實質上是擇業難。
調查顯示,多數高校畢業生對首次就業的工資水平通常要求不高,但都希望從事一份“體面”的工作。
“體面”的含義包括良好的工作環境🏋🏽。一家國際知名的化妝品公司曾抱怨,其一線營銷員崗位往往吸引不了大學生🧔🏿,雖然這類崗位“底薪+提成”通常每月能達4000元左右👩🏼🌾㊙️。而在許多招聘會上,一般的辦公室文員或許月薪僅1000元出頭🪪,卻備受大學生青睞🧑🏿🎄。
“體面”的含義還包括留在大城市發展。盡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但不少大學生還是不願回鄉,寧肯先漂著🙇♂️,“好不容易考出來了,怎麽能就這麽回去呢!”一些大學生選擇“誌願服務西部”、“三支一扶”等基層就業崗位🥵,看中的也是最終有機會回到城市。
莫榮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一部分原因的確是不滿意能夠找到的工作🔋👩🏿🔧。名校畢業的,對就業往往有著較高的期望值;普通一點的👟,如果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也不願幹太辛苦的工作,而是希望通過進一步尋覓或者再學習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表示,對此首先應當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不妨先就業再擇業,同時也要予以理解。“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不少家庭為了供孩子上大學,付出大量成本。如果畢業後做一份收入偏低又不能體現價值的工作,的確是有些不甘心💘🧑🎤。”
大學生就業意願和崗位不匹配🧠,也折射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在不少用人單位看來,不是企業不願招大學生,而是許多活兒是大學生幹不了的🧑🏻🦳,比如企業急缺的技術工種🎻。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於法鳴談到👩🏻🚀♻,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勞動力供大於求這種總量矛盾,就高校畢業生而言則是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學校裏學的專業和就業市場不接軌,大學生希望能學有所用,企業不願意花精力培養,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摩擦性失業。”他分析,當前結構性矛盾突出的深層次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部分高校專業設置及培養方式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其二是多年來國內經濟資源大量流向勞動密集型等產業,而這類崗位更看重用工成本是否足夠低。
是否會越來越難
大學生仍是勞動力市場上相對強勢的群體🧑🏼🚀,總體看高學歷群體的就業質量、就業前景都會較好
大學生就業會不會越來越難?會不會“畢業即失業”🍖?會不會比農民工找工作更難、薪水更低✍🏿?許多大學生感到迷惘🥿。
“就業難將在我國長期存在,不僅僅是高校畢業生📨。”於法鳴說🏦。從勞動力供求全局看,今年新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達到1500多萬人,加上900萬失業人員和結構調整等因素新產生的失業人員,全國城鎮需要安排就業的總人數將超過2400萬人。GDP增速保持在8%左右🍷,預計全年新增就業和補充自然減員增加就業約為1200萬人,城鎮就業供求缺口還會在1200萬左右。這種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局面在未來一段時期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轉變。
但是🖕🏽,對大學生就業的前景🤘🏿,於法鳴則表示“要有信心”。
首先是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出臺了一系列引導🩵、扶持措施。其次,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也促使高校根據市場狀況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法📇♿️,將對今後的大學生就業產生積極影響。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高端服務業🙎🏿、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有望創造更多適合大學生知識結構及就業意願的崗位。
據了解,青年失業是一個世界性現象。勞動力初次進入市場,往往因為沒有專長、缺乏經驗而暫時找不到工作🐬。在高等教育普及度高的國家🙎🏿♀️,大學生就業狀況盡管總體不錯🙎🏿♂️,但多數人不是一畢業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通常在畢業後還會有一段實習期,一邊積累經驗一邊找工作🕢。大學生起薪比不上出租車司機的也不少見。
不過🔹,這種困難常常是暫時的。高校畢業生相比其他就業群體,如農民工、大齡下崗失業人員等👮♀️,畢竟有著年輕、文化水平高的優勢,在勞動力市場上仍是相對強勢的群體🤽🏻♂️。經過一段時期的適應,伴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人脈關系的積累,高學歷群體的就業質量、就業前景都會有更好的表現👨🏻🦳。我國也是如此🏊🏼♀️。從總體上看,社會對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其平均工資水平也比較高,而且在職業生涯中上升空間更大👨🦲,更容易適應經濟的變化轉型就業🙇🏿♀️。
(來源:人民日報)